6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一種高性能聚氨酯彈性體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1410124379.7)獲中國專利銀獎;中藍晨光院“一種酯交換法連續生產聚碳酸酯的工藝”(專利號:ZL201110449955.1)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江蘇瑞祥化工和寧夏瑞泰科技三方共有的“一種催化合成5-甲基-3,4二氫吡啶-2(1H)-酮化工中間體的方法”(ZL201710671635.8)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中國專利獎是由我國政府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頒發的專利領域最高獎項,旨在引導和推進知識產權工作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鼓勵和表彰專利權人和發明人(設計人)對技術(設計)創新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榮獲銀獎的ZL201410124379.7號發明專利,解決了目前聚氨酯彈性體永久變形高,回彈性能、耐熱性能和力學性能差及制備過程有毒、有害又高耗能的技術難題。同時,采用一次直接成型彈性體制品的生產工藝,污染低,生產工藝節能,提高了材料穩定性。依托本專利技術開發出的高性能聚氨酯彈性體緩沖減隔振制品,可廣泛應用于重型機械、高速軌道和列車等多個領域。
榮獲優秀獎的ZL201110449955.1號發明專利,從根本上擺脫對有毒原料光氣的依賴,具有全封閉、無副產物、基本無污染等“綠色工藝”特點。已建成中試裝置并穩定運行,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成套技術工藝軟件包,成功實現專利產業化。
榮獲優秀獎的ZL201710671635.8號發明專利,解決了吡啶雜環系列農藥傳統生產工藝流程長、能耗高、“三廢”多且治理難等問題,已建成全球首套千噸級嗎啉丙醛法中間體工業化生產裝置,發揮了良好的行業創新示范引領作用,推動了高效低毒農藥清潔生產技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