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化資本服務農業農村實體經濟的主責主業,也是實現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機遇,更是央企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近年來,中化資本依托中國中化積累的深厚產業資源、豐富產業場景及大量客戶資源,充分發揮產業金融機構優勢和特點,打造“農業+金融+科技”的新生態,積極探索服務鄉村振興的差異化、專業化發展路徑。
一是服務農村普惠金融。與中化內部產業鏈核心企業緊密配合,如與先正達集團等兄弟單位合作,與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全面對接,特別是面向下游的經銷商和農民群體,開展供應鏈金融。同時,與外部機構合作瞄準傳統金融機構不能覆蓋的客群,開發系列普惠金融產品。如與中和農信合作,專門針對農村低收入群體提供貸款服務。此外,利用科技手段創新金融產品,比如“數據訂單貸”系列產品,利用自身產業數據優勢,形成大數據風控模型,對農業產業鏈下游客戶進行精準畫像,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缺乏抵押擔保等障礙,幫助金融機構精準獲客和風險控制等。截至目前,中化資本協同內外部資源,已累計在農業普惠金融領域,投放近百億元。
二是推動農業相關產業發展。農業科技的進步和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離不開資本驅動。中化資本專門針對農業領域設立產業基金,圍繞種業、、現代農業服務、品牌農業等重點領域,與先正達集團進行協同投資。這些項目將同時進入先正達MAP(現代農業服務平臺)生態圈,與中國中化核心主業產生直接的協同效應。其目的正是服務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同時,針對農業進步的重要動力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力點——農業數字化,中化資本與先正達集團中國合資成立益通數科,從改善農業農資流通入手,搭建集資訊、物流、交易、金融等協同一體的開放行業垂直服務平臺,未來希望將之打造成面向農業農村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三是助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也是顯著短板。中化資本與地方政府、企業合作開展積極探索,在特色農副產品基地建設、土壤改良、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領域實現項目落地。當前,中化資本正持續開展服務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商業模式探索,力爭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使其成為中化資本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新點和增長點。
四是創新綜合金融服務模式。鄉村振興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僅是融資貸款,還包括農村的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養老服務、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信托在這方面有很好的牌照優勢,能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務,滿足多元金融需求。中國外貿信托在以上需求方面,特別是面向農村的公益慈善信托,開展了積極探索,持續豐富綜合金融服務的內涵,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