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為貫徹落實相關部署,先正達集團中國依托技術和組織優勢,以MAP為抓手,聯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多措并舉,積極參與擴豆增油行動,共同提升大豆油料供給保障水平,并取得良好成效。
2022年至今,先正達集團中國在黑龍江、遼寧、河南、山東等全國大豆油料擴種地區建設并運營MAP技術服務中心68座,共服務大豆油料55萬畝,每畝增產80-115斤,增收250-350元,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升級技術方案 促進增產增收
黑龍江是我國的大豆主產區,但由于傳統種植的大豆產量偏低,收益遠低于同屬旱田種植的玉米,農戶的種植意愿不高。因此,提高大豆產量,增加種豆農戶的收益,成為MAP黑龍江服務中心的首要目標。
在黑龍江依蘭縣,MAP立足農機農藝相結合,改變農戶原有的小壟雙行栽培模式,推廣“壟三”和“大壟密”栽培法,并引進精量氣吸式播種機為農戶提供播種服務,提高播種勻度和保苗密度。
為抵抗春季低溫和病蟲害,MAP采用種子包衣和育肥技術,并在不同草害發生地塊采取專屬除草方案,創新性使用“核心母粒+氮緩釋技術”定制化營養方案以滿足不同生長階段大豆對營養元素的需求,同時增加大豆葉面追肥方案來進一步放大高產效果。
通過一系列技術優化措施和種植方案的全面升級,MAP在依蘭誠信合作社服務的8000畝大豆平均畝產達到518斤,同比去年每畝提升130斤,畝均收益提高近400元。其中,300畝高產試驗田實收達到每畝630斤,創依蘭縣今年高產紀錄。黑龍江依蘭縣誠信合作社理事長韓志民難掩心中收獲的喜悅:“感謝MAP對我們的全程服務,來年繼續合作!”
目前,MAP已與依蘭誠信合作社開始計劃明年的種植布局,希望繼續優化技術方案,進一步促進增產增收。
開展技術培訓 加強主體培育
為更好地推廣適宜技術及全程解決方案,打造高素質大豆種植隊伍,MAP依托技術服務中心和13個示范農場開展技術示范與培訓。
“今年水田改旱田,第一年種大豆,遇到的問題都是MAP給我解決的。”
“我家是MAP給定制的除草方案,地里比往年干凈多了!”
在黑龍江富錦市,受益于 MAP提供全程指導及技術服務的農戶,對MAP服務模式由衷地認可。
從播種前的品種規劃,到播種時的技術培訓,再到田間管理階段時的除草技術指導、大豆生育期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建議,以及收獲階段幫助農戶科學選擇收獲時間和方式,MAP的全程指導和服務幫助農戶實現了“種好大豆、管好大豆、收好大豆”。
延長產業鏈條 提升種豆效益
為提升農戶種豆效益,MAP積極拓展上下游合作伙伴,與大豆收購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推進大豆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打造大豆全產業鏈服務樣板。
在黑龍江嫩江市,MAP與大豆種業公司合作,共建種子生產基地,基地由當地農戶生產運營,MAP提供優質農資及全程技術服務,并幫助農戶與種業公司簽訂訂單,高于市場價格收購基地種子。2022年,MAP共幫助農戶獲得種子繁育訂單4500畝,種子收購溢價0.1元/斤,一方面加快了優質高產品種的生產與推廣,另一方面通過溢價訂單幫助農民增加了收益。
在富錦市,MAP聯合地方政府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大豆規?;N植,對接益海嘉里金龍魚,落實優質訂單8000畝,并對訂單基地進行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及“Non-GMO IP認證”,幫助農戶賣出好價錢。
拓展助農服務 提供基礎保障
今年以來,由于地租、農資等價格波動,大豆種植成本顯著提高,這給大豆種植戶帶來一定的資金壓力。為解決種植大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嫩江市,MAP依托平臺優勢,積極為種植大戶及農民合作社對接金融資源,引薦光大銀行為種植戶提供土地流轉及生產資料貸款。2022年,MAP累計為嫩江大豆種植合作社對接外部金融貸款1600余萬元。同時,對于大豆價格可能呈現的不穩定趨勢,MAP引入期貨公司為農戶普及期貨基礎知識、基差點價操作、期貨套保等現代金融工具,引導農戶利用期貨或價格險鎖定種植收益,有效對沖大豆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推進資源開發 激發增產潛力
為進一步挖掘大豆增產潛力,MAP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專家團隊深入合作,在山東東營和天津合作開展耐鹽堿大豆種植試驗,為耐鹽堿大豆品種尋找配套良法。通過克堿寶、微生物菌肥等創新產品,調和土壤酸堿度,改善土壤微生態和補充中微量元素,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耐鹽堿品種穩產高產,形成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為在更多鹽堿地推廣大豆種植打下堅實基礎。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MAP用不懈的探索與切實的行動,踐行著“做給農戶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理念,助力50多萬畝大豆高產及農戶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