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數據顯示,石化化工行業生產過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比重約13%,占工業領域碳排放總量的比重約17%。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化工行業將如何通過“大考”,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中化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中國能源報:政府工作報告提及今年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對此您如何理解?中國中化將如何行動?
寧高寧:從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國家加大了對企業創新的激勵力度,將給予更多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政策支持。創新驅動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對中國中化而言,傳統石油銷售、煉油、基礎化工等業務不會有很大發展潛力。目前我們正在研制汽車、飛機、通訊領域的新材料、新產品,并在碳排放控制、碳回收等方面開展創新探索。這些產業雖然前景良好,但要實現創新可能是一個很長時間的痛苦歷程,對團隊考驗非常大,卻也是如今每個企業的必經歷程。
中國能源報: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支撐性產業。中國中化將如何在穩定化工供應鏈、產業鏈方面發揮作用?
寧高寧:化學工業供應鏈各環節聯系緊密,大部分在一個園區中形成,且在自主技術加持下,不僅具有成本、環保與安全生產優勢,還可為企業引入新的發展模式。對化學工業供應鏈而言,當前面臨的沖擊有兩方面:一是高端材料,二是關鍵技術,且短期難以解決?;て髽I著眼自身發展有必要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區域性產業鏈和產業網絡。
中國能源報: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要先立后破,理性地看待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路徑、對此您如何理解?
寧高寧:當前,能耗和排放是化工全產業鏈面臨的問題,化工產業未來發展和轉型升級勢必要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緊密聯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我們也在不斷尋找更清潔低碳的能源,同時致力于產業升級與自我治理,讓產業在能耗與排放不斷降低的同時,實現持續增值。中國中化在碳捕捉和封存技術領域已經具備一定先進性,可將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實現再利用,這可能是我們未來重點發展的領域。下一步,我們也將注重利用碳交易手段,通過透明的統計、估值和市場交易,促進新的、低排放的高產值產業替代相對落后的產業。全國政協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并積極建言獻策,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